2001年9月11日的清晨,格雷格·特雷弗很早就到了办公室。
他的办公室在纽约曼哈顿,那是整个城市中人口最稠密的行政区,想防止早顶峰交通拥堵,特雷弗不得不早点从家动身。
在连续工作了近2个小时后,刚撂下和同事的电话,特雷弗想放松一下筋骨。他一边在桌子后面拉伸腿脚,一边观赏窗外的景色,从北塔第68层窗外望去,恰恰能看到自在女神像。
上午8时46分,嘭的一声巨响,特雷弗的休息戛但是止。
一架飞机撞向北塔,撞击位置就在特雷弗上方20多层,撞击带来的冲击力差点让他直接栽倒在地上。随后,特雷弗跟着同事开端紧急分散,逃离求生。就在他胜利逃离的11分钟后,北塔倒塌。
不是只要身处其中的人才干感遭到撞击。
克里斯蒂娜·斯坦顿住在世贸中心6个街区以外,飞机撞击大楼也让她的公寓感遭到了震动。斯坦顿说,“当时的场景就像在看一部可怕的灾难片”。
20年前的场景,回想起来依然记忆犹新。
20年后的今天,“9·11”事情的影响照旧挥之不去。
即使如此,他们还是想要把故事讲下去。“其实,我们都是现场的目睹者,我们有义务向想要理解‘9·11’事情的人讲述我们的故事,有义务解释‘9·11’事情是如何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特雷弗对斯坦顿说。
世贸中心幸存者对话“9·11”事情见证者。
【简介】
格雷格·特雷弗(Greg Trevor):曾是纽约与新泽西港口事务管理局的工作人员,“9·11”事情发作时正在世贸中心一号大楼(双子塔中的北塔)68层办公。在他逃出大楼11分钟后,大楼轰然倒塌。
克里斯蒂娜·斯坦顿(Christina Stanton):1995年起就是纽约市的一名导游。20年前,她在双子塔6个街区以外的公寓楼里目击了“9·11”恐惧攻击事情的发作。
惊魂一刻 逃生中祷告能再见家人一面
斯坦顿:我今年51岁,来自佛罗里达州,过去27年不断住在纽约市,是一名持证上岗的导游。
“9·11”事情发作前,我们刚搬到间隔世贸中心6个街区的公寓。我们的公寓在24楼,能够远眺双子塔。
“9·11”事情前,克里斯蒂娜·斯坦顿及其丈夫在其家中以双子塔为背景的合照。受访者供图
特雷弗:你如今还住在那里吗?
斯坦顿:没有,我曾经从那里搬走了。
我还记得9月11日早上,我在睡觉,飞机撞击北塔产生的冲击力让我们的公寓跟着震动,我丈夫赶紧叫醒我。当时的场景就像是在看可怕的灾难片。
我们不晓得终究怎样了,随后被分散到巴特里公园(Battery park),人们极力想看分明发作了什么。我们看到建筑物上的东西在往下掉。还听到了许多谣言,说飞机正在前往撞击自在女神像的路上,还有人说飞机曾经在时报广场坠毁。
后来,被分散到巴特里公园的人变得特别慌张,由于隆隆声似乎响起没完,觉得双子塔随时会朝我们而来。我想假如它纵向倒下来,一定会砸到在巴特里公园的人。
20年前,我只要31岁,我丈夫35岁,我们刚刚结婚,我们握着彼此的手,向对方辞别。一方面,我感到侥幸,我们都陪在彼此身边;另一方面,我又很生气,我们的生活刚刚开端,难道这就是终点了吗?
特雷弗:我简单聊聊我的逃生故事。当飞机撞击大楼的时分,我先是听到了一声巨响,接着是爆炸声,大楼有明显的晃动,透过窗户我看到了火焰呈抛物线形落向街道,还有纷飞的纸张和破碎的玻璃。
几分钟后,我们汇集了工作人员想要经过楼梯逃离。下楼梯的整个过程大约花了1个多小时,一开端我并不惧怕,只是觉得迷茫和疑心。我们有定期的消防演习,所以整个过程还算比拟宁静有序。
上午10点之前,我们走到了5层,忽然又是一阵巨响,大楼晃动得十分凶猛,那时分我还不晓得南塔曾经倒塌了。楼梯间充溢了烟雾和灰尘,还有水从楼梯上流下来,大约有4英寸深。大约又下了一层楼梯,那时由于遭到南塔倒塌的冲击,紧急出口被堵住了,我们不得不再返回上一层。
当我被困在5楼的时分,我不晓得我能否逃进来,我祷告让我再见我的家人一面吧,我在乎的只要这一点。后来紧急救援人员清算了出口,让我们得以逃生,我们逃出后11分钟,北塔就倒塌了。
实践上,当时大约有25000人被紧急分散,但有人以为待在世贸中心的人必死无疑,还有人以为救援行动并不胜利。每当想到有这样的误解,我就觉得很痛苦。
2001年的格雷格·特雷弗一家四口。受访者供图
面对淡忘 倡议让“9·11”成为全国交流日
斯坦顿:最近这些年,我留意到人们对“9·11”事情的记忆逐步淡化。在我看来,人们似乎以为“9·11”事情的毁坏只发作在16英亩(世贸中心遗址面积)之内,其中包括双子塔、飞机。
“9·11”事情之后,2002年3月,我又开端做导游工作。最初大家都同样理解这个事情,听说过这样那样的故事,大约是在“9·11”事情后的三四年,人们对“9·11”的理解忽然减少了。
从那时开端,我在率领学生参观的时分,会先问他们对“9·11”事情理解几。无论他们来自美国的什么中央,他们的答复都离不开16英亩内的事。当我问他们听说过“乘船救援”吗?他们仅两眼放空盯着我。(乘船救援是指双子塔倒塌时,斯坦顿和许多受攻击影响的当地居民乘船撤离到临近纽约的新泽西州。)
我认识到,复杂的“9·11”事情中,有些重点没有被关注到。在攻击发作后,“9·11”事情很快变成了只要单一焦点、维度的故事,那些复杂的故事并没有在美国为人所知。“9·11”事情自身的影响范围被减少了,我不同意这样,这是关于几百万人的大事。
特雷弗:你说得没错。
在“9·11”事情之后,我也曾率领不同团队、组织参观世贸中心事故现场(Ground Zero)。其中一次,我带着一群来自中东的记者参观。在我们交谈的时分,我能明显觉得到他们有一种焦虑、犹疑的心情。我问他们是不是一切正常,其中一个中东记者宁静又温顺地看着我,问“你恨我们吗?”这句话让我立即哭了出来。
我当然不恨他,我并不由于“9·11”事情而恨从中东来的一切人,他们当然不须为此承当义务。我们停止了一次十分深化的交流,他们也谈到他们在美国的感受,以及他们由于出身背景而被遇见的人武断评判。
这件事让我开端考虑,我们其实是作为一个世界团结在一同,共同克制“9·11”带来的影响。
你方才提到人们在淡忘。如今的问题在于,“9·11”事情将在将来几十年,以至几百年后被如何铭刻?我发现,美国人并不擅长留念重要的日子。美国的节日不是被高度商业化,就是在人们的记忆中被逐步遗忘。
从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奥巴马开端,直到今日,“9·11”不断被以为是全国效劳与留念日,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效劳,所以我的倡议是,我们能够让“9·11”成为全国交流日。
让素未谋面的人,或是从未深谈过的人能聚到一同。他们能够议论任何他们社群关怀的话题。议论他们在“9·11”事情中的阅历,就像我们这样,或者能够讨论其他重点议题。
假如我们能在某种水平上发明出来一个日子向这些人致敬,哪怕只是简单地坐在一同聊聊,以此致敬牺牲的救援者战争民。假如我们能这么做,这将协助我们铭刻这段记忆。
斯坦顿:好主见。
特雷弗:我还记得刚从大楼中逃出来的时分,我做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完整、彻底地呼吸,呼吸没有灰尘的空气。我以为每一天、每次呼吸都是上天的捐赠。每次清晨起床的时分,我都会想,我是多侥幸才干得到这一切,由于许多人都曾经失去了这样的时机。
我们都是“9·11”事情的幸存者,这是我们共同的阅历,我们有义务向想要理解“9·11”事情的人讲述我们的故事,有义务解释“9·11”事情是如何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20年后 人类应彼此相爱、相互协助
特雷弗:“9·11”事情给我的创伤不断持续至今,我也将终生应对这种创伤。我说过许屡次,我似乎踏上了一个漫长的旅途,但无论我在这条路上走多远,我都无法回到2001年9月10日,再也回不到一切都没有发作的日子。
往常我正用一种哲学的态度对待我的生活。我肯定你也阅历过这些,有创伤后应激障碍,产生幸存者内疚,当你回想起这些事情,也会感到有阵阵悲伤袭来,特别在每年的这个时分。
斯坦顿:是的。“9·11”也彻底改动了我的生活,我做的一切事情、我生活的一切都与“9·11”有关,它彻底改动了我对将来的希冀。
“9·11”事情之后,我开端问本人一些重要又艰难的问题,我们想让生活呈现出什么样子?我们工作是为了什么?生活终究关于什么?
2019年,克里斯蒂娜·斯坦顿写的《走出“9·11”的阴影》出版。受访者供图
我想许多人都会问本人这些问题,但或许要等到我们如今的年岁,等到50多岁的时分才想起来追问。在一定水平上,我很感谢我们在年轻的时分,被推着考虑过这些问题。
我记得在我向丈夫辞别的那个时辰,我找到了生活中的两种酷爱,一种是我的信心,另一种是我希望人们能记得“9·11”。这些事情给我个人以动力,也让我更爱我丈夫。
特雷弗:是的,我了解你的感受,我对我妻子的爱也是这样。直到今天,我曾经在高等教育范畴工作了17年。我总会和我的同事分享一点,那就是家庭永远排在第一位,无论你做什么,家庭永远是第一位,你必需关怀你的家庭,家是你的根基,这十分重要。
2021年的格雷格·特雷弗一家四口。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20年过去了,你们觉得往常美国或者世界更平安了吗?
斯坦顿:这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我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任何一个人都可能被置于不平安的环境下。
特雷弗:我同意你的见地,总是有要挟存在。
我以为为了人类更多的福祉,全人类能够一同努力,克制任何应战。无论是“9·11”事情还是全球大盛行病,我们应该主要关注逝去的生命,考虑那些失去生命的人和他们的家人,不只包括美国,还有世界各地的人。
斯坦顿:我以为全球是一个整体,彼此互相影响。面对自然灾祸、大盛行病等,我们需求彼此相爱,协助我们的同伴。
特雷弗:是的,(生活)总是有应战,总有一些事情需求处理,有一些疾病需求被治愈,有一些恐惧要克制。我以为我们有才能做到这点。
免费上门服务,认真做事,诚信待人,选择我们就对了。
备案号: 蒙ICP备20200038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