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是检验平台治理成效的一面镜子|新京报

2021-11-10 08:11
由 admin 发表

▲“双11”购物节行将进入高潮。新京报制图 师春雷

随着“双11”购物节行将进入高潮,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今年“双11”的“火药味”少了许多。

很多商家尝试在多平台开店,并重点选择本钱更低、扶持力度更大的平台。从消费者的体验来看,就是“双11”期间的购物选择权更充沛了。

愈加清新的“双11”,是监管部门一系列管理措施的结果。

犹记得,去年11月10日,国度市场监视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范畴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对平台经济范畴滥用市场支配位置的行为提出监管措施。

今年2月,经修订后的反垄断指南正式发布施行,明白请求平台内运营者在竞争性平台间停止“二选一”,能够作为滥用市场支配位置的思索要素。

今年“双11”正是对近一年来政策监管成果的检验,也可谓互联网平台经济管理的一面镜子。很多变化表现在细节上。

比方,今年主要平台的预售时间提早4小时,消费者不用再熬夜;以往商家密集频繁的“短信轰炸”也有所收敛,这归结于监管部门标准“双11”短信营销行为的努力。

平台和商家让利,消费者从打折促销行为中享用实惠,并促成整体销量的提升——与一切购物节点一样,“双11”的中心商业逻辑并不复杂。

但“双11”过去十多年的表现,给消费者的感受就是限制越来越多,套路千变万化,要想实在取得实惠,不再简单、轻松、了如指掌。同时,商家被迫在平台间作出选择,这明显限制了他们打折让利的积极主动性。

因而,监管部门增强对网络购物环境的管理,特别是针对平台滥用市场支配位置的垄断行为祭出重招,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消费者和中小商家的权益。

平台不再请求“二选一”以后,消费者能够沉着地在本人习气的平台选购商品,商家也有时机与大平台“议价”,从而争取更好的开展。

在一个安康的市场环境中,市场主体才能或许有上下,但其参与竞争的权益都是对等的,这是市场经济的常识。应用“双11”的契机重申这一常识,对促进数字经济行稳致远和长期繁荣有指向标意义。

实践上,不论是增量竞争还是存量竞争,电商平台开展的前景仍然宽广,远未到需求“排他”和“内讧”的时分。近年来,乡村地域的电商产业就异军突起,“电商助农”的口号得到充沛理论。不时改善效劳质量,坚持差别化竞争,才是平台追求稳步增长的正道。

中国信息通讯研讨院今年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开展白皮书》显现,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范围到达39.2万亿元,占GDP比重38.6%,同比名义增9.7%。

“双11”是数字经济繁荣程度的直观表现,也是数字经济创新开展的代表性成果。从发明一个新的消费时点,到发明一个更安康的电商生态环境,“双11”的创新永远在路上。

今年“双11”前夕,有关部门还针对平台屏蔽网址链接问题召开行政指导会,继续敦促平台开放生态系统。

但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测试显现,截至目前,网民常用的App之间照旧难言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

这就请求,平台间“拆墙”要更彻底,实在完成互联互通,唯有如此,才干让消费者感遭到便利,也能让平台取得“再动身”的动力。

市场经济的经历通知人们,坐收渔利就会走向衰落,兼容并包才干蓄势谋势,这在互联网产业的开展史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有市场就会有竞争,有买卖就会有差价,能够预见的是,平台、商家和消费者的博弈仍将持续。

不过,一切博弈都应当被置于规则的框架之中,平台依法展开竞争、吸收更多用户,商家老实运营、以产质量量和效劳为本,消费者也尊重公平买卖的准绳,合情合理地“薅羊毛”,“双11”的盘子才干越来越大,让“双11”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开展的目的才干完成。


Copyright © 2012-2020 赤峰蒙仁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