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第一!调查:本科毕业月平均起薪5825元,硕

2022-01-05 10:47
由 admin 发表

1月5日早间,“本科毕业月均匀起薪5825元”话题疾速蹿上新浪微博热搜第一,引发网友热议。

 

 

据光明日报,北京大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课题组于2021年6月起对高校毕业生停止了问卷调查。样本包括东、中、西部地域19个省份的34所高校,样本量超越2万人。调查显现,2021年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的月起薪算数均匀值分别为14823元、10113元、5825元、3910元;中位数分别为15000元、9000元、5000元、3500元。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389019

 

 

“慢就业”的观念略有增加

 

 

2021年毕业生的去向构造与2019年也根本类似,已肯定单位、升学、出国出境、自主创业、自在职业、其他灵敏就业的比例都没有大幅度的变化。其中单位就业比例为32.1%,比2019年降低了5.3个百分点。高等教育人才“蓄水池”的作用显著,升学比例为29.3%,比2019年进步了4个百分点。自在职业比例略有增加(上升0.8个百分点),自主创业的比例根本一样,出国出境和其他灵敏就业的比例比2019年都略有降落。

 

 

数据也显现,2021年“慢就业”“缓就业”“懒就业”的就业观念略有增加,有7.9%的毕业生选择了“不就业拟升学”或“其他暂不就业”,比2019年进步了1.8个百分点。假如这些毕业生选择积极就业,那么总体落实率还会进一步地进步。

 

 

毕业去向存在显著的学历差别。硕士生和博士生在单位就业上的优势明显,比例分别为64.5%和54.6%;受研讨生扩招的影响,本科生的升学优势显著,为35.3%;专科生在自主创业、自在职业和其他灵敏就业方面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学历毕业生,合计比例为24.0%。

 

 

落实率存在显著的学历、学校、学科、地域差别。分学历看,硕士生的落实率最高(82.2%),本科生的落实率最低(74.4%),专科生(80.6%)和博士生(77.9%)的落实率分别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各学历毕业生的落实率都到达70%以上。分学校类型看,一流大学建立高校的落实率最高(82.2%);其次是高职高专和一流学科建立高校,落实率分别为81.4%和81.0%;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和普通本科高校的落实率相对较低,分别为70.8%和71.6%;各类高校的落实率都到达70%以上。分学科看,工学和理学的落实率显著更高,分别为83.6%和79.3%;教育学、医学和农学的落实率较低,都在70%以下,分别为66.3%、68.3%和68.9%。

 

 

就业收入比疫情前的2019年有小幅增加

 

 

从客观收入反映的就业质量看,人力资本的价值在就业市场上得到了有效的表现,学历越高收入越多。2021年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的月起薪算数均匀值分别为14823元、10113元、5825元、3910元;中位数分别为15000元、9000元、5000元、3500元。各学历层次毕业生的均匀收入均比疫情前的2019年有所增加,反映出就业质量不只没有降落,而且稳中有升。

 

 

月起薪存在显著的学校、学科和就业地域差别。分学校类型看,一流大学建立高校的月起薪最高,为10827元;其次一流学科建立高校,为7346元;第三是普通本科高校,为6043元。分学科门类看,工学、理学和穿插学科位居前三名,分别为8341元、7909元和7838元。在高考意愿中受热捧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并没有在收入上显现出特别的优势,标明各个学科门类的毕业生都有市场需求。高考填报意愿应该基于个人的兴味和专长选择学科和专业,这样才会进步劳动力市场的人职匹配效率,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开展。分就业地域看,东中西地域的月起薪分别为7620元、5868元和5512元,东部地域就业的收入相对较高。

 

 

就业散布与疫情前的2019年根本类似

 

 

据东北网,从已肯定单位毕业生的就业散布看,我国劳动力市场构造非平衡化的特性比拟显著。地域、城乡、行业、单位、职业等散布的非平衡化特性显著。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毕业生就业的城乡散布、行业散布、单位散布等各种构造都没表现出很大的动摇性。

 

 

从城乡散布看,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就业占比超越一半,为54.9%;其次是地级市,占比为27.3%;县级市或县城的占比排在第三,为12.3%;乡镇和乡村的占比很低,分别只要4.1%和1.5%。县级及以下中央也是毕业生大有作为的工作天地(比例为17.9%)。我国曾经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消弭了贫穷人口。十九大提出施行乡村复兴方案,将来要完成共同富有。因而,毕业生去县级及以下中央就业,既有新时期社会开展的机遇,也是大学生贡献社会责无旁贷的义务。

 

 

从行业散布看,行业就业集中度较高的特性仍然存在,经济转型开展和产业构造调整使得行业就业的排序发作了显著变化。2021年,教育、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效劳业(以下简称“IT”)、金融业、科学研讨和技术效劳业成为占比最大的5个行业,占比分别为15.1%、14.5%、13.1%、8.5%和7.4%,合计为58.6%。与2019年相比,教育依然坚持第1位,制造业由第3位上升至第2位,而IT业由第2位降落至第3位,金融业仍旧排在第4位,科学研讨和技术效劳业取代建筑业排在第5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制造业比重根本稳定”,从毕业生就业的行业散布看,这一目的得到很好的落实。制造业不只排名上升,而且比例比2019年进步了2.6个百分点。面对动乱不定的国际形势,提升自主创新才能、打破关键技术,是构建我国新开展格局的一个关键问题。“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吸纳毕业生就业。这一举措使得科学研讨和技术效劳业的占比相比2019年进步了2.7个百分点,初次排进前5位。

 

 

从单位性质散布看,企业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单位,在已肯定工作单位的毕业生中大约四分之三去了企业(73.8%)。民营企业的占比最大,吸纳了超越三分之一的毕业生(35.2%);国有企业的占比排在第2位,为25.0%;三资企业的作用也不容无视,占比为6.6%。到体制内单位(国有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入职的高校毕业生接近一半(49.3%),其中到中小学和高校工作的合计占比为9.0%。

 

 

变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曾经开展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撑力气,成为“稳就业”的重要着力点。大学生应该有更高的目光,不把本人局限在体制内的工作圈,在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工作也能为国度和社会做奉献。

 

 

同窗们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只需能发挥个人所学所长、对国度和社会有所奉献、对别人有所协助、能表现人生价值的工作都是好工作。因而,关于仍在求职中的应届毕业生,要积极调整就业观念和心态,主意向学校、教师、同窗等理解就业信息和求职技巧,依照本人的才能努力图职,置信付出必有报答,最终一定能找到合适本人的“好工作”。


Copyright © 2012-2020 赤峰蒙仁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