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一些地域出生人口数量仍在持续下滑态势。
目前,包括贵阳、河南、安徽池州等地发布的出生人口数据、重生儿筛查或户政出生注销等数据都呈现了同比降落的状况,一些中央的降落幅度超越一成。
贵阳市卫生安康局网站数据显现,贵阳市2021年1-10月全市常住人口出生36425人,2020年1-10月全市常住人口出生43783人,两相比拟,今年前三季度比去年同期降落了16.8%。值得留意的是,该网站写的是2021年10月数据,但实践上是1-10月累计数据。
在安徽池州,2021年1-10月户政出生注销8371人;2020年1-10月户政出生注销10598人。两相比拟,今年前10月降落了21%。
依据此前9月发布的“关于《安徽省人口与方案生育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阐明”,安徽省出生人口连续4年减少,人口形势极为严峻。据安徽省全员人口数据库统计,2017年至2021年我省出生人口分别为98.4万、86.5万、76.6万、64.5万、53万(预测),年增长率为-12.1%、-11.4%、-15.8%,-17.8%,整体呈断崖式降落趋向。
在山东省胶州市,2021年1-9月,出生医学证明签发4644份;2020年1-9月,出生医学证明签发5263份。两项比拟,今年比去年降落了11.8%。
河南是户籍人口第一大省。依据河南省发布的数据,截至9月22日,全省完成重生儿“两病”筛查58.83万例、听力筛查58.92万例,筛查率分别为98.69%、98.85%。据此推算,2021年三季度河南重生儿约59.61万。而河南2020年三季度重生儿为73.43万。
不过,需求阐明的是,河南2020年统计的数据是截至当年9月底,而2021年统计的是截至今年9月22日,从时间上两者差了8天。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开展研讨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第一财经剖析,出生人口持续降落,有多个方面要素,首先就是育龄妇女数量的减少,特别是有资历当妈妈的人在逐步减少。这是出生人口逐步减少的源头和根底。
他表示,从上世纪80年代实行方案生育以来的历年出生人口数据看,我国出生人口在阅历1987年这一近40年的最顶峰(2508万人)之后,连续多年下行:1991年跌破2300万人;1994年跌破2100万人;1998年更是跌破2000万人大关,直至2020年跌到1200万人。能够预见,随着“95后”乃至“00后”陆续进入婚育阶段,将来出生人口仍面临不小的下行压力。
其次是生育年龄推延。董玉整说,如今很多人初婚初育年龄到达27岁以上,比法定结婚年龄(男性22周岁,女性20周岁)大幅进步。许多人的实践生育年龄超越30岁以上,早曾经成为了大龄孕产妇,以至成为了孕产活动中的高危人群。同时,近年来,不孕不育人群增加。
再次,当前婚育本钱显著上升,在理想的意义上挤压人们的生育意愿,让人们不敢多生。例如,青岛市统计局发布的青岛市乡村青年婚姻关系调查报告显现,该市乡村青年生育二孩、三孩意愿不强。宁波市乡村青年婚姻关系调研报告也显现,多数乡村青年对生育二孩或三孩的意愿普遍不高,特别是女性青年。
董玉整说,新冠疫情也对生育有所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发作以来,曾经明显地影响了人们的生育观念、生育行为和生育程度。固然疫情让人们有更多时间待在家里,夫妻之间有更多的时间相处,但疫情影响了理想的生活和生育程度,削弱了人们生育孩子的热情和动力。
针对生育压力大、生育意愿走低、出生率降落的趋向,近年来中央和各地出台了一系列鼓舞生育的措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平衡开展的决议》指出,要降低生育、哺育、教育本钱。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增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应,保证女性就业合法权益。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8月20日表决经过了关于修正人口与方案生育法的决议。修正后的人口计生法规则,国度采取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哺育、教育担负。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综合采取规划、土地、住房、财政、金融、人才等措施,推进树立普惠托育效劳体系,进步婴幼儿家庭取得效劳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国度鼓舞和引导社会力气兴办托育机构,支持幼儿园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区提供托育效劳。
在中央,近期以来,多省份密集修正当地人口与方案生育条例。各地普遍延长了产假、增设育儿假。黑龙江、吉林、安徽提出了树立施行生育、育儿补贴制度。
7月28日,四川省攀枝花市发布《关于促进人力资源汇集的十六条政策措施》,对按政策生育二、三孩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这是全国首个发放育儿补贴金的城市。
免费上门服务,认真做事,诚信待人,选择我们就对了。
备案号: 蒙ICP备2020003808号